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36篇
  免费   173篇
  国内免费   159篇
电工技术   1篇
综合类   73篇
化学工业   66篇
金属工艺   6篇
机械仪表   1篇
建筑科学   14篇
矿业工程   32篇
能源动力   4篇
轻工业   5篇
水利工程   4篇
石油天然气   1455篇
无线电   7篇
一般工业技术   14篇
冶金工业   46篇
原子能技术   2篇
自动化技术   3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55篇
  2021年   48篇
  2020年   58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37篇
  2017年   40篇
  2016年   57篇
  2015年   50篇
  2014年   75篇
  2013年   57篇
  2012年   93篇
  2011年   133篇
  2010年   108篇
  2009年   114篇
  2008年   116篇
  2007年   108篇
  2006年   81篇
  2005年   100篇
  2004年   99篇
  2003年   103篇
  2002年   48篇
  2001年   38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6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储层非均质性强、主控因素不明是制约杨税务奥陶系内幕深潜山勘探的重要因素。以岩心、薄片及XRD观察为基础,综合扫描电镜、物性、成像测井、锶同位素资料,分析储层发育特征及主控因素。结果表明,奥陶系潜山从下而上发育3套似层状储层及1套局部分布的储层。Ⅰ号储层分布在亮甲山组—马家沟组一段,Ⅱ号储层分布在马家沟组二段上部—马家沟组三段,Ⅲ号储层分布在马家沟组四段上部—马家沟组五段。储层段沉积相为潮坪相,岩性以泥—粉晶云岩为主,储集空间为晶间孔、晶间溶孔及构造微裂缝、扩大溶蚀缝,孔隙度为0.7%~7.2%,平均为3.26%,渗透率为0.08~7.79 mD,平均为1.49 mD,为特低孔特低渗裂缝-孔隙型储层;3套似层状储层受到白云化作用、岩溶作用及构造作用的控制。白云化作用是储层形成的基础条件,岩溶作用是储层改善的重要因素,构造作用是形成含油气储层的关键因素。Ⅰ号储层受控于层间岩溶、埋藏白云化作用,Ⅱ号储层受控于回流渗透白云化和埋藏白云化作用,Ⅲ号储层受控于回流渗透白云化、表生岩溶和裂缝作用;Ⅰ号及Ⅲ号储层白云化作用程度深,白云岩厚度大,岩溶改造强,物性条件好,是本区的有利储层,其次为Ⅱ号储层。局部不连续型储层的发育与构造活动相关,受到断层、构造缝、热液白云化作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82.
为了弄清黄骅坳陷北大港潜山中生界碎屑岩储层的成因机理,综合应用目的层段的岩心、X射线衍射、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及测录井等资料,结合地层的埋藏演化史,系统分析了北大港地区中生界碎屑岩储层特征及成因机制。结果表明:①研究区中生界碎屑岩岩石类型较多,但以长石岩屑砂岩、岩屑石英砂岩和岩屑砂岩为主。②研究区中生界碎屑岩储层发育有原生孔隙、次生溶蚀孔隙和微裂缝等储集空间类型,但以次生溶蚀孔隙为主,原生孔隙和微裂缝所占比例较小;储层物性特征以低孔-低渗、低孔-特低渗为主,高孔-高渗储层段发育的比例较小,多数储层为低渗小孔喉储层。③储层发育受沉积、成岩和构造作用共同控制,成岩过程中的压实、胶结、溶蚀及油气充注对储层发育均有影响,其中溶蚀作用对储集空间发育的影响较大;从对储层发育的控制程度来看,岩石颗粒的分选性强于岩性,成岩压实作用强于胶结作用;构造作用形成的斜坡、不整合面及断裂不仅为溶蚀作用的发生提供了场所,也为溶蚀流体的流动提供了通道。该研究成果为黄骅坳陷北大港潜山地区有利勘探目标区的优选提供了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83.
泥页岩有机质碳含量(TOC)是页岩油气评价的重要参数之一。然而,受有机质热演化生排烃影响,利用现今TOC评价与预测页岩油气资源时会出现一定的偏差。因此,进行烃源岩原始有机碳恢复对油气资源评价具有重要意义。木里坳陷位于南祁连盆地东北部,陆相中侏罗统广泛分布。中侏罗统为一套湖泊—三角洲相沉积的细粒碎屑岩,发育多套厚层富有机质暗色泥页岩,生烃潜力巨大。该层段内油气资源丰富,页岩有机质从低成熟到高成熟阶段均有分布,为原始有机碳含量的恢复提供了必要条件。以木里坳陷中侏罗统富有机质页岩为研究对象,利用岩石热解数据,采用物质平衡法有机碳恢复模型,对中侏罗统页岩原始有机碳含量进行了恢复。结果表明,中侏罗统页岩原始TOC含量与现今TOC含量的比值介于1.04~1.62之间,且随着热演化程度增高,比值变大。现今TOC含量与有机质孔隙发育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然而,原始TOC含量与现今TOC含量之间的比值可以间接判断页岩有机质微孔隙发育情况。木里坳陷侏罗系页岩有机质类型以Ⅱ型和Ⅲ型为主,热演化参数(Tmax)大于440 ℃时,烃类转化率和排烃率都大于40%。相比样品矿物(石英和黏土矿物)含量、Tmax参数和现今TOC含量,原始TOC含量与页岩兰氏体积拟合性更好,结合热解参数Tmax,可以更好地判断页岩油气的吸附能力。因此,开展木里坳陷中侏罗统烃源岩原始有机碳含量恢复的研究,可以为木里坳陷烃源岩评价提供理论基础;同时对木里坳陷油气资源勘探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84.
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依奇克里克地区下侏罗统阿合组储层成岩作用复杂、非均质性强,具有低孔、低渗特征。利用岩心观察、普通薄片和铸体薄片鉴定、扫描电镜等多种地质资料,依据成岩作用及成岩矿物将目的层划分为5类成岩相:致密压实相、碳酸盐胶结相、不稳定组分溶蚀相、溶蚀微裂缝相和微裂缝相。通过交会图处理常规测井资料,发现不同的成岩相具有不同的测井响应,但由于不同的成岩相测井响应存在信息重叠,因此并不能通过交会图识别不同成岩相。利用BP神经网络对测井信息进行数据挖掘,将成岩相测井识别从低维线性不可分问题映射到高维非线性可分,训练出的学习模型准确率较高,并通过与薄片鉴定结果和孔渗数据的对比,验证了学习模型的准确性,进而为缺乏取心井段的储层成岩相测井识别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5.
通过观察准噶尔盆地吉木萨尔凹陷芦草沟组页岩储集层的野外露头、岩心和薄片,结合成像测井资料,采用油气运移物理模拟实验、三轴压裂实验等方法,以岩石应力—应变曲线为依据,研究了微观尺度到宏观尺度的页岩储集层裂缝成因及耦合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构造缝与层理缝相互耦合,可显著改善页岩储集层的物性;层理缝与构造缝形成过程中相互影响,发育层理缝的岩石受到垂直层理面的挤压时,易发生多期破裂形成层理缝与构造缝交织的裂缝系统,受到平行层理面的挤压时,会形成以层理缝为主的期次少的裂缝系统;构造缝与层理缝平行耦合对页岩储集层的渗透率无显著影响,构造缝与层理缝垂直耦合可使页岩储集层的渗透率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86.
东海西湖凹陷花港组煤层特征及控制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西湖凹陷花港组煤层发育特征,探讨煤层发育主要控制因素,运用研究区测井、录井数据统计分析及沉积学图件分析等方法,研究煤层形成环境及发育特征,结果表明:西湖凹陷花港组煤层具有分布广泛,厚度变化大,煤层沿盆地延伸方向上对称分布,煤层分布不均匀,南北分带明显的特点。西湖凹陷花港组沉积时期,西湖凹陷处于坳陷期,发育河流相-三角洲相-湖泊相沉积环境,易于成煤。煤层分布特点受基底特征及沉积环境控制影响,同时指出沉积环境为煤层发育的主控因素。  相似文献   
87.
利用镜下鉴定、有机质分析与流体包裹体等资料,确定长岭断陷登娄库组与泉一段致密砂岩储层成岩阶段为中成岩A2期和B期。明确了主要成岩作用序列为:(1)早期方解石胶结;(2)斜长石钠长石化、自生浊沸石形成;(3)石英Ⅰ级次生加大;(4)钾长石溶解,自生纤维状伊利石与叶片状绿泥石形成;(5)石英Ⅱ、Ⅲ级次生加大;(6)残余钾长石少量溶蚀。导致砂岩储层致密的主要原因为强烈的压实作用和早期碳酸盐胶结物充填。其中,机械压实作用使最大埋藏深度大于3 000 m的砂岩储层损失70%以上的原生孔隙,是储层致密的主因。长石溶蚀是优质储层的主要成因,其中溶蚀作用以钾长石溶蚀为主,钠长石次之。  相似文献   
88.
辽河坳陷潜山勘探在经历了规模探索、研究、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变质岩内幕油气藏的概念,建立了变质岩内幕油气成藏理论,有效指导了勘探工作,但是,随着勘探程度的不断深入,提出了许多需要进一步深化研究的内容.文中认为,在潜山以源-储双因素耦合为主导构成的有效运聚单元内,不同潜山受储层、输导条件影响,形成不同成藏特征的新生古储型油气藏.因此,需要对潜山类型进行划分,明确各种类型潜山油藏的分布特征,从而建立适用不同类型潜山的勘探思路.  相似文献   
89.
呼和湖凹陷煤储层孔隙特征及其对吸附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合应用扫描电镜、低温氮吸附及等温吸附实验方法,对呼和湖凹陷南部煤储层的孔隙类型及孔隙结构进行识别和分析,基于分形理论探讨分形维数与孔隙结构和吸附能力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煤岩变形程度的增加,煤中植物组织孔大部分被破坏,裂缝的类型和数量逐渐增多,改善了煤储层的渗流能力.呼和湖凹陷煤储层的低温氮吸附曲线表现为3种类型,分别代表不同的表面性质和孔隙分布特征,墨水瓶孔是影响吸附能力的主控因素.斜坡带的煤岩分形维数高于洼槽区,这是由于煤岩变形程度高,孔隙结构发生重组,微孔含量占主导地位,使得比表面积增大,孔隙表面粗糙度增加,为甲烷提供更多的吸附空间,增强了煤岩吸附能力.因此,斜坡带无论孔隙类型、裂缝发育程度还是煤层吸附能力都更具优势,应作为大庆探区今后煤层气勘探的重点突破区.  相似文献   
9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